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基于品牌化的新时代高校微课建设
2023-12-18 08:5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董鑫

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充分认识我国教育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全面应对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人口结构变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实现我国教育新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有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教育领域迎来新的变革。高校微课作为灵活、便捷的在线教学形式,成为教学创新和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化作为有效的营销和传播策略,对提升高校微课影响力、拓展育人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品牌化是将产品、服务、机构或概念赋予特定形象、价值观和识别特征的过程,旨在目标受众中建立认知、信任和情感连接。当前,个性化教学需求旺盛,定制化课程越来越丰富,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在线教学、远程教育等创新应用,有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高校微课作为小型、精炼的教学形式,将知识点进行精准把握和呈现,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和自主性。在高校微课发展中,品牌化不仅是一种宣传手段,更是一种战略选择。通过品牌化,高校微课能够建立独特的形象和价值观,从而在众多在线教育资源中脱颖而出。品牌化可以帮助高校微课树立良好声誉,吸引更多师生参与,进而提升竞争力和知名度。

高校微课品牌化包括策略性的规划、创新性的内容制作、形式多样的宣传,以及与目标学习者的有效互动,以此建立起独特的形象标识。品牌化过程中,核心是确保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深化高校品牌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助力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一是提升教育品质。微课品牌化鼓励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验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提高教学品质。品牌化的标志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将促进高校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二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品牌化使得优质微课资源在更广泛范围内被学习者共享。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学习者可以跨越时空限制,获得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三是优化学习体验。微课品牌化注重学习者体验,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技术支持,提供更加个性化、灵活性强的学习体验,适应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有助于促进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四是助推教育均衡发展。微课品牌化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教育资源的东西部差异。

高校微课品牌化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创造一个有价值且受欢迎的教育品牌需要下一番功夫。目前,各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品牌塑造与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有的注重高质量内容制作,在人工智能微课中运用动画技术,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理解有机结合;有的推出专注于英语学习的“英语乐园”微课,提升学习互动性;有的探索“微课+云课堂”模式,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实时互动。同时,加强社交媒体宣传、深化与在线教育平台合作,提升微课影响力;有的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微课中融入社会责任教育;有的举办校友讲师微课分享会,增强了与学习者的情感联系。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策略,高校为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当然,在品牌化过程中,优秀的内容是基础。微课要找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内容应当准确、有深度,教学方法应当创新、有效,包括精美的视频制作、图文并茂的教材设计,以及互动性强的学习活动。同时,多种渠道将微课推介给更多潜在学习者,以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口碑传播,增强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高微课制作水平。教师要善于使用在短时间内抓人眼球的教学法,切入主题要又快又准,可从生活化的范例入手,先让学生基于生活体验建立对知识点的认知,再通过设置一些小问题引出学生对知识点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使其注意力充分集中在微课上。同时,再配以动画、音效等素材,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在讲解时,教师要言简意赅,站在学生角度设计讲解方式,剔除与知识点无关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营造活跃课堂氛围。坚持线上和线下所学内容基本相同的原则,引导学生将微课视作学习资源,线上学习基础知识时与教师、同学进行简单讨论,线下时进行深入讨论。线下课堂中,教师要时刻准备回答学生的问题,注重指导学生的研讨方向。学生之间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也可独立完成任务。当学生在线上和线下将知识点有效吸收后,教师再从宏观层面加以指导,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

完善学习绩效管理。学校应完善微课教学的绩效管理,帮助教师实现良好的课堂监管。比如,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行为、方式、结果以及其产生的客观影响,在平台上记录、分析,作为学分分配的重要参考,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更好成长发展。

未来,高校微课品牌化将与技术创新、个性化学习、社会责任等紧密结合,也将逐步走向国际化。这更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价和认证体系,丰富教育生态系统,健全人才队伍,提高培养质量,从而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大力提升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本文系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全媒体视域:高校微课品牌化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