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20-01-20 10:21:00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一要求从制度的层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恪守党的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巩固和发展经济基础的思想条件始终是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服务于经济并能够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甚至在特定时期政治对经济起着决定性作用。无产阶级能够运用文化和教育手段建构和维护其根本政治制度的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意识形态,就能够维护社会存在的社会主义性质。马克思以阶级意识和觉悟取代了个人理性,破解了历史过程中的进化与飞跃、自发与自觉、自由与必然等难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它所维护的阶级利益与人类普遍利益相吻合。无产阶级是站在人类解放高度的劳动阶级,是唯一能够冲破资本主义狭隘个人关系的社会力量。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对历史规律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立足于实践的开放体系,能够预见历史、接受历史检验,并根据历史条件变化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判断。马克思主义深入到社会历史深处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规律。人的解放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主线,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是以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为价值基础的,生产关系是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石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符合时代需求的集体意志的表达。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品格就是与无产阶级血脉相连,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通。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上层建筑据以兴起的真正社会基础,总是由行动的、具有意志的个人之间的关系所构成。阶级关系是政治组织所依赖的枢纽,是政治权力分配所围绕的中心,上层建筑的重点在于使阶级支配体系秩序化和正当化。正当性的信念根植于日常道德,道德权利能够为世俗规则体系提供正义的标准,法定权利只有在道义上站得住脚,才具有广为社会尊重的道德意义。马克思将历史真相确定为现实的普遍性领域,而不是幻想的真理体系。马克思认为,历史真实性的基石离不开特定历史时代中的观察者自身,作为唯物史观前提的“现实的个人”,是真正科学抽象意义的人,是感性实在性和普遍超越性的具体统一;对资本主义生存方式的改变,只能通过彻底的革命改造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中,才能够打破人类片面发展的樊篱,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可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实现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代表了人民追求彻底解放的根本利益,也是在创造着最终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历史条件。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人的正确思想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经过学习、教育和实践获得的。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能够成为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固然主要取决于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但也离不开有意识的建构。而且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随着阶级社会的演化,“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形式的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为重要,它是保证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础,如果没有意识形态话语权,一个国家或者政权也往往会丧失其存在的话语合理性。今天,思想阵地上如果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占领阵地。因此,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作者:张 鲲   编辑:蔡阳艳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