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2023-07-21 15:07:00  来源:江苏大讲堂

嘉宾: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彭飞

宣讲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2023年两次参加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四次亲临江苏,为我们擘画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赋予我们“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在新征程和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又勉励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这是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又一光荣历史使命。

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新使命

(一)充分肯定江苏成就,提出“四个走在前”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 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四个走在前”,指明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战略基点、必由之路、人民中心。

(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 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四个新”既着眼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又体现江苏的基础、优势和地位,是对江苏工作要求的再明确、再拓展、再深化。

二、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

(一)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在参加全国人大江苏团审议时指出,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三、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从全世界来看,我们现在的制造业门类品种是最齐全的。同时,我们还要再提升,向中高端走,我们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这里。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这次在江苏考察,进一步彰显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产业链的导向。

(二)国际背景:产业链“意识形态化”

当前,美国已基本完成对华产业+科技“冷战”政治动员、 战略设计和组织保障,形成对华产业链遏制常态化、精密化、偏激化“路径锁定”。产业链“意识形态化”的背后,是基于中美要素禀赋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产业体系全面竞争。江苏作为我国先进制造业重要省份,是强化产业链韧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区域。

习近平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 强省之要。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打通堵点、接通断点,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建设制造强省,江苏需要以“强链补链延链”解决产业链

“短板”问题。一是借鉴鲍豪斯设计等先进理念,从产业链源 头强化设计环节,提升技术话语权;二是借鉴美国“三硅”、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深圳“工业上楼”等产学研一体化经验, 从产业链上游补强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应用性;三是从产业链 下游延伸品牌服务,在市场营销、综合物流、品牌培育、产权 保护、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升苏企的市场应变能力。

江苏制造企业,也要与长三角金融沪企、数字浙企、安徽 科创互补短长、形成分工合力,并通过长江经济带借力更广泛 产业合作,增强产业链整体的“韧性”。

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文化传承)

(一)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首次阐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 命题。一个多月后来到古城苏州, 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古城保护和 文化传承并深刻指出,建设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慕名而来,昨天看了苏州工业园区,今天又来看了苏州 的优秀传统文化。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 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 来的发展方向。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 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二)挖掘江苏地域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提出,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异彩纷呈的江苏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江苏的长期历史沉淀, 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江苏应充分发挥各地政府、商界、社会民间组织等作用,促进 地域文化间的相互汲取、博采众长、融合认同,挖掘文化红利,形 成具有鲜明江苏特色、古今辉映的现代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实践营造丰厚的文化精神土壤。

五、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社会民生)

习近平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 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 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

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习近平号召江苏党员干部,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 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 泽而渔、劳民伤财。

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迎难而上、敢于斗争,严肃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完 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

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抓落实,聚合众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 实,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

结语: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胸怀“两个大局”,牢 记“国之大者”,把握“强省之要”,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现场提问:

问题一:总书记要求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那么您讲到四省比较的时候讲江苏要扬优势、补短板,那么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在全国有突出的优势呢?

问题二:党的二十大报告看出将科技、教育、人才放在一起统筹部署,集中表达,而科技创新是总书记此次江苏考察的一个重要主线,那么你讲到要把人的潜力挖掘出来,需要哪些条件呢?

 

完整视频收看,请点击:

https://djtsc.jschina.com.cn/login

编辑:黄慧敏
姓名:
电话:

需求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