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邗江答卷”
2023-12-22 18:22:00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扬州市邗江区因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而得名,长江与运河两条黄金水道在域内千年古镇瓜洲交汇,文化积淀包容深厚。近年来,邗江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市委具体部署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等称号,在“2023中国地级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列第18位。

一、坚持以文铸魂,营造紧跟步伐、以学促干的浓厚氛围。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坚持“关键少数”带领学。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常态化组织集体学习研讨,获评全省县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推动“绝大多数”跟进学。定期组织巡学旁听,推动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打造6个“学习强国”线下导学空间,成为党员群众学习“加油站”“打卡点”。创新基层党员冬训模式,建设冬训主题实践站,连续4年获评全省基层党员冬训工作示范县(市、区)。选育“宣讲骨干”持续学。连续16年组织“三百”(百名领导干部、百村联系走访、百场理论宣讲)主题活动。培育“强国大家说”理论宣讲品牌,建好“百姓名嘴”队伍,获评全省基层党员冬训工作创新项目。联合驻区高校组建“强国好声音”校地宣讲团,摄制“我是党课主讲人”“习语润扬”理论微视频,让年轻人爱上学理论。

二、坚持以文化人,培育和谐互助、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强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让群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得见、愿参与、真满意。坚持“一条心”抓道德培育。实施“德润邗城”工程,坚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同育”。打造“焦循家风家训展示馆”、廉文化展示馆。面向全社会开展“向上向善好青年”寻访活动,每年举办“剧说核心价值观”百场戏曲镇村行。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创成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1个、省示范点3个。共下“一盘棋”抓典型选树。每年开展全区“十佳新人新事”“十大道德模范人物”“十佳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近年来上榜“中国好人”19人,“江苏好人”21人,全国百佳志愿服务组织“红马甲”义工队、全国劳动模范刘德宝等“邗江榜样”成为扬州的靓丽风景。建成全省首家县(市、区)级好人馆,打造“邗江最美”发布厅,用身边典型的凡人善举教育和感染群众。同织“一张网”抓文明实践。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建设,实现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全覆盖。构建“1+3+6”(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市品牌,3级志愿服务组织,6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立文明实践活动“群众点单、中心(所、站)配单、志愿者接单、社会评单”模式。深化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乡风文明评比奖励机制。

三、坚持以文塑旅,打造特质鲜明、众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发挥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以既敬畏历史、又着眼发展,既留住乡愁记忆、又传承城市文脉的思路,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让文化无处不在”。以统筹规划为引领。编制《大运河扬州邗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出台《邗江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立足邗江半城半乡的区域格局,形成现代都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文化布局,努力建设大气精致兼具、文化风情浓郁的品质之城。以载体建设为引擎。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北湖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江河交汇•京口瓜洲古渡文化保护展示提升”列入全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库,瓜洲古渡·文旅小镇连续两年入选省重点文旅项目。相继建成邗文化博物馆、春江花月夜艺术馆、诗渡瓜洲文化展示馆。以业态创新为抓手。打造“邗趣”品牌,定期举办甘泉樱花节、沿湖渔文化节、瓜洲音乐节等传统文旅活动,办好“夜品邗城、邂逅美好”夜演等活动,创成省级夜间旅游消费集聚区1家。聚焦运河文化、琴筝文化、诗渡文化、生态渔文化,积极打造邗沟、甘泉、诗渡、北湖四大文旅板块,创成A级景区5家,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各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各1家。

四、坚持以文兴产,迸发数实双维、创新驱动的强劲动力。抢抓文化产业数字化机遇,强化经济理念、产业思维,全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突出项目带动。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打造五亭龙毛绒玩具集聚区、琴筝产业园等重点园区,抓好龙头文化企业培育和规模以下企业“升规列统”,创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1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个,招引省“双创”人才13名。与高校共建邗江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智库、文化产业成果转化中心。突出产业集聚。加快构建“一轴五大片区”发展格局,“一轴”即主城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轴。东部创意产业片区重点打造城市创新街区,西部新兴产业片区重点发展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新业态,南部休闲游片区重点推进高旻寺、瓜洲古渡联动开发,北部生态旅游片区着力展示扬州学派的文化元素,以“湿地+”布局文创等业态,中部明月湖商务游片区重点打造休闲夜游、夜市商圈。突出动能转换。强化数字赋能,举办运河文化数字创意节,用好扬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壹点文创园等特色平台,推动文化新兴产业加速集聚。积极导入时尚和现代手工艺设计,促进琴筝等传统文化产业现代化时尚化改造,不断提升创意设计能力和水平。

五、坚持以文惠民,凸显乐在邗江、自信自强的城市形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育文化”,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搭建群众文化“服务圈”。打造“乐在邗江”社区艺术节、张若虚诗歌节、焦循戏曲节、阮元读书节等邗文化活动品牌,每年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进社区、进景区近200场。在全区打造“1+N”阅读阵地链(“1”即邗江区图书馆,“N”即全区12家24小时城市书房和145个农家书屋),配置藏书60万册,实现全区通借通还。建成全区数字阅读平台,年均线上阅读访问量超60万次。创成全省五星级农家书屋8个,全国“最美农家书屋”1个,获评全国“乡村阅读榜样”1人,2个书房入选江苏省最美文化空间。每年举办经典诵读、阅读接力活动300余场,连续2年获省级公益阅读推广项目认证。种好非遗传承“责任田”。出版《邗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留住乡愁》《守望家园》等非遗丛书,定期举办“寻根·传承”非遗公开课。发布六批邗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省、市级非遗项目36项、非遗传承人21名,邗城书场获评国家级非遗书场,扬州漆器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构筑文艺创作“新高地”。创成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琴筝)艺术之乡,3个团队入选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围绕全面小康、抗击疫情、“强富美高”新邗江建设等重大主题开展创作展演,68件优秀文艺作品获评省级奖项,曲艺作品《受降记》荣获江苏省群众文艺政府奖,清曲表演唱《运河乡村秀》、群口评话《幸福的烦恼》入选省五星工程奖。

下一步,邗江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守正创新、奋勇作为,努力为全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上作出邗江贡献。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邗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政府副区长张玲)

编辑:黄慧敏
姓名:
电话:

需求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