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理论宣讲有效性,实现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沭阳县积极探索“四个特殊”模式,不断扩大“知沭达理”理论宣讲品牌效应,通过建队伍、探模式、定机制,推动理论宣讲队伍强起来、形式活起来、效果实起来。
一是建强“一库八团”宣讲队伍。动态筛选30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理论宣讲骨干、民间文化文艺爱好者、“百姓名嘴”等充实县级理论宣讲人才库,用好“红色风向标”“红声传理”“杏坛之声”等8个县级理论宣讲团,30个乡镇(街道)参照县级理论宣讲“一库八团”,结合实际建立本级人才库,组建宣讲队、宣讲组,形成三级联动组织架构。同时,不断壮大“我家学堂”平台讲师队伍,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等方式,容纳各个领域资深宣讲师,实现师资力量“扩容”。评选县级“理论名师”工作室和“百姓名嘴”,开展“知沭达理”百场巡讲活动,举办“百姓名嘴”风采展示大赛,持续选优配强宣讲队伍。今年以来,组织“百姓名嘴”和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3期。
二是探索“四个特殊”宣讲模式。围绕选定特殊人、面向特殊群体、采取特殊形式、取得特殊效果开展理论宣讲,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宣讲群体,针对不同受众开展精准宣讲,辅以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采用微宣讲、互动讲、案例讲等形式,以“理”引领、以案说“理”,先后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助力乡风文明”“十年蝶变打造振兴之路”“乡风文明典型说”等专题宣讲活动1800余场次,理论宣讲更加具体化,更有说服力、吸引力。在全县范围内征集“知沭达理”优秀理论宣讲稿,推出“知沭达理”云课堂,线上线下联动宣讲,为各级“百姓名嘴”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同时也提升他们的宣讲水平,不断扩大“知沭达理”宣讲品牌影响力。
三是落实“四个健全”长效机制。健全统筹指导机制,在主题策划、人员选定、活动宣讲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备的工作流程和活动机制,从制度上确保理论宣讲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健全激励关爱机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跟踪培养和考核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在评优评先、推荐进入上级人才库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在县级和县级以上有关赛事上获奖者予以表彰奖励。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加大财政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支持,在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保障。健全理论学习阵地,持续推进理论学习教育示范点建设,按照学习有阵地、宣讲有队伍、活动有特色、落实有制度、工作有成效“五有”标准,高标准建设40个理论学习教育基层示范点,采用“宣讲+现场”形式,扩大理论宣讲影响力,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见实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