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智库周刊 > 智囊坛 > 正文
加速跨越枢纽经济发展“攻关期”
2020-07-07 09:52:00  来源:新华日报

当前,江苏发展枢纽经济已经从南京扩展至全省各地,上上下下认识一致,方方面面形成合力,成为省委省政府谋划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既是抓住了历史机遇,又反映了历史发展之必然。

枢纽经济是一种以交通枢纽、地理枢纽、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等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以构建产业枢纽为核心目标,以集散“经济流”为主要手段,优化资源要素时空配置、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能级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它本质上是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5年南京率先探索,到2018年全省“一体谋划”,江苏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交通通达性不断提升,“轨道上的江苏”已成现实,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集聚辐射能力逐渐增强,枢纽优势不断巩固和强化。枢纽“建”起来了,“立”起来了,还“+”起来了:枢纽+产业,带来新业态新经济;枢纽+信息,跨越了时空距离;枢纽+人才,激发创新活力与动力……同时,在南京的典型示范带动下,一批“后起之秀”风生水起,特色彰显。

毋庸讳言,江苏发展枢纽经济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在“两短两弱”,即“两块短板、两个弱项”,其中一块短板是各地发展不平衡,剩下的“一短两弱”为:首先,高铁、机场等交通建设仍然是一块短板。截至2018年,江苏高铁通车里程为800多公里,比安徽省少500多公里,比浙江省少400多公里,每百万人口拥有铁路仅为35公里,居全国第30位。其次,在枢纽设施建设中谋划经济发展比较弱。枢纽与产业仍然脱节,经济发展的业态层次还比较低,造成“枢纽强而经济弱”甚至“有枢纽而无经济”。再次,在枢纽硬件设施建设中软件配套比较弱。“重硬件而轻软件”“重苦干而轻理论”,对枢纽经济理论的普及严重不足,对其内涵、功能及作用机理不甚了解,综合服务能力偏弱。

枢纽经济发展要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当下必须果断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奋力跨越“攻关期”。

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新发展理念作为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鲜明导向,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今后很长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根指挥棒。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头脑务虚阶段,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我们一定要用好这个法宝,从当前现实情况出发,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建议成立相关机构,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从而推动其走向高质量发展。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新基建”释放新动能。“新基建”是提高供给质量、优化枢纽结构的有效路径,对发展枢纽经济有促进作用。当下发力“新基建”推动枢纽经济发展,江苏要注意做到“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发展“新基建”的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优化政策环境,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加强前瞻性技术创新,夯实科学发展基础。二是加强“新基建”企业创新载体搭建。推进政企协同,激发各类主体的投资积极性,打造集聚全球资源要素的“强平台”、创新成果的“原产地”。三是加强高端要素支撑形成“大创新”区域联动。以提高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为核心,通过试点示范、合规指导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的互促互进,使“新基建”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四是加强对投资可能带来潜在风险的预防。“新基建”有近期扩投资、稳增长的作用,但更应着眼于长远优结构、惠民生。因此,不宜一哄而起、热点追捧,更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投资。五是加强“新基建”与“老基建”协同发展。坚持新老一体、远近统筹、建用兼顾,用新消费来拉动“新基建”,用“新基建”来引导新消费,稳步推进“老基建”的“数字+”“智能+”升级,引导两者同向而行。

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枢纽经济奠基于“枢纽”,彰显于“产业”,服务于“体系”建设。按照“攻关期”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从而“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当下江苏特别要加快培育和打造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枢纽偏好型产业是指那些对交通枢纽、地理枢纽、城市枢纽乃至国际枢纽等基础设施软硬件条件、资源要素集散能力有着特别强烈需求的产业。枢纽偏好型产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首先,要促进交通枢纽与物流枢纽的相互融合,物流枢纽不仅要使物“流”起来,更要让物“留”下来,通过既“流”又“留”直接服务于枢纽地区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驱动枢纽与产业共生,让现代产业落地生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其次,必须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打造枢纽偏好型“产业航母”。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具有韧性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航空母舰。再次,倾力建设枢纽经济区合力打造枢纽经济重要品牌。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交通枢纽与区域枢纽互为因果:交通枢纽以区域枢纽为兴起基础,区域枢纽因交通枢纽而优势凸显。建设空港、海港、高铁港等枢纽经济区,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高铁经济,是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更大力度转化综合交通枢纽优势的广阔舞台。

储东涛(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