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2023-12-26 08:16:00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确已取得一定成效,如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等。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难点、堵点和痛点,严重制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效果。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路径。

在教材建设上,主管部门应及时编写和修订大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一方面,在教材编写上,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学习教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贯彻落实这一重大要求,主管部门应参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4册),在中小学各学段编写一体化、有梯度的思政课教材,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另一方面,在教材修订上,主管部门应针对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材的知识难度、理论深度、价值高度等问题进行充分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对上一学段已经详细传授过的内容少编排、少论述,对上一学段简要传授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层次编排与论述,对必要的重复内容应采取新方式进行编排和论述,对案例、引文等论证材料中的重复和规范性不足的问题也应作适当调整。

在教学层次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统筹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在课程标准上,有关主管部门应联合组织大中小阶段的有关专家或名师,专门研究设计能够打通各个学段的课程标准,从整体上厘清各个学段的主要培养目标和各个学段之间的关系,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做到既系统全面又层次分明。另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上,应合理编排综合效果良好的课程内容体系,力求根据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链条,实现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更加系统、更加连贯、层层递进。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启发性学习,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特别是师范大学和有学科思政专业研究生的高校,在培养思政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时,加强课程设置与中小学阶段对接,这样更有助于将来有志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中小学教学,迅速成长。

在教学方法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探索灵活的教学方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遵循统一标准,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坚持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主动灵活地创新方式方法,以便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重大要求。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比较侧重于感性认知,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组织中小学生到革命遗址遗迹、相关的历史博物馆和陈列馆、伟人故里和纪念场馆等进行体验性学习,这有利于增加受教育者的在场感,使党的伟大光辉形象更好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扎根。大学生比较侧重于理性分析,我们鼓励大学思政课教师采取专题教学法,以便将内容讲深、讲透、讲活,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方位、多角度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总之,只有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贯通,才能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在师资队伍上,要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互动。目前,虽然国家提倡要整体推进“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但从整体看来,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还没有形成比较广泛的合作交流意愿,不同类型教师的参与意识参差不齐,尤其是低学段的教师对此关注度不够,部分教师对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能有效形成统一的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的教育教学体系。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的职责特殊性就在于其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实现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交流和对话,构建稳定灵活的沟通交流机制,搭建交流平台,以及建立相应的经费支持制度,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命运共同体。比如,师范类大学在思政本科生和研究生、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可增加与中小学、高职高专的联动,为其提供师资、培养师资、培训师资,形成长期有效的互动机制;中小学为高校思政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见习、实习场地和实际指导;通过各类培训、联动、会议、集体备课、沙龙等增强联系;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彼此交流互动的典型形式,在集体备课中相互学习、共同研讨,是当前解决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朝庆,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专项“高校思想课培育大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研究”〈22VSZ062〉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晶枫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