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参事 > 正文
推动流通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20-09-22 14:29:00  来源:新华日报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我们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的现实意义与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完善符合江苏实际的现代流通体系,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流通体系提供江苏样本和江苏经验。

充分认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大现实意义。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发展阶段、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江苏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必然选择。当前,江苏正从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与需求、高质量的投入与产出以及高质量的经济大循环。而现代物流体系是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在高质量的经济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流通体系,并与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生产体系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现代流通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现实差距。流通体系是支撑经济有效循环的生态系统;现代流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涵盖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社会信用体系、金融支撑体系、应急物流体系等五大子体系。江苏要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就要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在对标找差中明确方向、精准施策。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方面,虽然江苏的交通强省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但还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比如苏北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城乡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融入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离领先地位尚有距离。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方面,虽然目前江苏的物流园、电商园等布局越来越密,但体量大、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商贸流通企业还不多,核心竞争力也不强。在社会信用体系方面,虽然建立重点产品的追溯体系和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江苏也一直在积极推进,但流通领域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在法律法规设计、体制机制创新和标准制定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在金融支撑体系方面,江苏目前为实体经济主体和流通环节经营主体提供的资金融通服务质量还不够高,能够直达市场主体的金融产品还不多。在应急物流体系方面,江苏的应急物流体系虽然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但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物流应急反应过度依赖政府,社会组织参与不够;应急物流体系的专业性、技术性还不够;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还不高,等等。

精准厘清江苏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重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组织高校、专业智库梳理研究江苏流通体系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谋划确立江苏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战略思路和目标任务。加强制度创新,围绕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新业态新模式管理制度缺失等突出问题,研究出台操作性强的地方法规和政策举措。要加强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好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整体与现代流通体系这个局部之间的关系,把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机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一盘棋之中。围绕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四大流通要素,从宏观经济、流通产业、流通渠道、流通企业等四个层次,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大力推广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强化区域、行业、企业间的有效协作和国际合作。要强化建设重点。一是加快新型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开发应用。要进一步优化全省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县乡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推动“互联网+流通”全面升级,加快建设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科技等在流通领域的研发应用。二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现代流通体系一体化建设。江苏要把推进长三角现代流通体系的一体化建设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长三角商贸物流体系一体化、应急物流体系一体化等建设。要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依托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加工贸易区、物流园区、一带一路交汇点等政策红利和区位优势,打造国际国内相贯通的大流通体系,为双循环新格局建设贡献江苏力量。三是创新现代流通服务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江苏要瞄准现代流通环节中所产生的新业态,如直播带货、本地化生活服务、定制化生产(C2B)等,推动交通运输、生产制造、展示销售、仓储配送、旅游健康等多行业的整合融合。要大力推动国内外、省内外大型互联网企业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生产制造、金融服务等行业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在做大做强流通产业和企业过程中,完善体系、打造特色、塑造品牌、形成经验、示范推广。

姚冠新(作者为扬州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江苏现代物流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