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在文明互鉴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023-09-20 10:1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罗月娥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对内提升文化凝聚力,也要推进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展现中华文明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好地走向世界,让全人类共享现代化发展的福利和果实。

坚守中华文明自信自强的根本立场。只有坚守中华文明自信自强的根本立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以正确的立场和自信自强的姿态更好地走向世界。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立场,深入研究、挖掘提炼中华文明的内容精髓,并全力以赴为弘扬中华文明发挥好宣传展示和舆论引领作用。只有读懂历史才能增强历史自觉,从而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必须深入挖掘提炼其中内蕴的独特的宇宙哲思、邦交之道、治国理念、价值追求等思想精髓,主动宣传阐释好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根据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例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并非从天而降的思想体系,而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历史实践中坚持“两个结合”,主动认识和运用历史规律形成的自主知识体系创新成果,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明底蕴。当前,推动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动宣传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是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不可能具备的特性,是马克思文明观在中国的实践。

建构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中华文明要更好地走向世界,必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创造发展新的中国话语以解释中国实践,即原创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一是打造新概念。概念是中华文明话语体系的基本构筑单位,支撑中华文明话语的概念越丰富、逻辑体系越严密,中华文明就越容易产生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进行科学的话语概念生产,并通过“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语概念的逻辑勾连成意义网络,实现中华文明的“组合输出”。二是打造新范畴。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新的话语范畴,打破中华文明在国际传播场域受制于西方话语框架的态势,并赋予国际社会通用范畴以新的内涵,促进国际社会抛弃固有的偏见,让中华文明话语为国际社会所理解、认同和接受。三是打造新表述。讲故事就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新表述形式,不仅能引人入胜,还可以有效实现传播者和受众情感和思想上的融汇,是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突破口。要讲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让世界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世界胸怀,更好地理解中国始终追求文明交流互鉴,决不搞文化霸权。

培育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专业队伍。有说服力的新时代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在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不断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人才效能。一是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专业人才的政治能力。新时代国际传播的专业人才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运用能力,善于批驳各种针对中国的无端质疑,确保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二是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当前,世界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时代国际传播的专业人才还应具备精湛的业务技能,这不仅包括以文字、图像、语音、视频等方式促进中华文明国际呈现的能力,也包括研判国际舆论态势的能力,善于解答国际受众困惑的文化共情能力等。因此,要不断加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和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熟悉中华文明、掌握国际传播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打造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多元平台。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有说服力的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和不断完善的国际传播平台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国际传播规律,全方位多途径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效能。一是着力打造多层级、立体化的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媒体群。顺应国际传播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文学作品、社交平台等多方面入手,推进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深度融合,促进“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多层级、立体化的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媒体群。二是着力打造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数字化平台。当前,以“数字接触跟踪”“AI数据生成”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深刻变革全球媒介生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加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迎来新契机。为此,应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加快以中华文明为主题的国际数字化传播内容建设,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聚合效应。三是借助国外媒体拓展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渠道。应尊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和话语习惯,加强国内媒体和国际媒体的协作,采用具有属地特色且国际受众听得懂、听得进、能接受的话语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引导国际社会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最大程度地实现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触达率,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