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强化江苏红色文化传播,培养时代新人
2023-08-22 08:57: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晓华

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红色文化生成、发展、凝练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如何讲好江苏红色文化故事、传播好底蕴深厚的江苏红色文化,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进入新时代以来,江苏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掘和利用成效显著,为有效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1年底,江苏现有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15处,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1个;现有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1031处,其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4处,备案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44家,国有馆藏革命文物87696件(套),71个县(市、区)被列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新技术手段应用广泛。面对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2014年8月以来,省委专题部署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全力打造具有江苏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为红色文化传播创造了新范式、提供了新动能。自2016年以来,江苏各地通过微视频等开展各类群众性“村居宣讲”“庭院宣讲”“车间宣讲”超4万场(次),受众300余万人,有力推动了红色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军营、进网络。

活动形式立体丰富。自2014年起,每年的国家公祭日前后,江苏都要组织开展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线上线下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迄今已经成功举办8次。2022年清明节期间,雨花台烈士陵园举办了以一场“代祭扫”仪式、一组短视频、一个云祭扫H5、一首青春献词为主要载体的特别节目,通过演播室+现场连线,综合运用手绘、动画等技术再现历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

社会关注和参与度较高。据不完全统计,江苏1100多处红色文化纪念设施每年接待观众量超过2000万人次。“砥砺奋进的江苏”和“华中抗战的长城——新四军在江苏”等大型主题图片展,现场观众达100万人次以上,1000多万人次点击网上展馆。自2018年以来,江苏创作红色文化优秀纪录片《我爷爷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榜样——周恩来的故事》等10余部。话剧《雨花台》在全省高校巡演200多场,《初心永恒》《精神之钙》《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等一大批红色文化图书相继出版。

同时也要看到,江苏在红色文化传播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价值引领不够凸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传播的自主意识尚有欠缺。红色文化传播赋能作用不够均衡,一般省和地市层面力度较大,县域以下和基层单位相对较弱。比如,传播成效不够显著。虽然在红色文化传播的表达形式上有了很大创新,但更多专注于形式上的新鲜感和多样性,在正向激励方面缺乏刚性,形式大于内容,传播效果不显著。再比如,协同创新有待加强。在协同创新方面依然存在动力不足、效果不彰等问题,在协同创新表达方式和创新转化能力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新时代加强江苏红色文化传播的对策建议:一是突出旗帜方向,增强引领力。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要用“互联网+”的方式,形成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精神力量,进一步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价值引导。突出精神引领。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让红色文化传播活起来,增强其时代感和吸引力。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通过传播红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增强江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底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形成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意识和强大力量。

二是突出参与互动,增强传播力。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尊重民意、顺应民心,促使红色文化传播成为群众积极响应和全过程参与的自觉行动;通过制作红色网站、红色微信公众号、红色微博、红色网络工作坊等途径,将革命人物、革命事件、革命文物、革命故事等制作成网络产品,增强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开设“纸媒+微端+线下”三位一体的微报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理论宣传普及,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增强江苏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放大杨根思、王继才等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形成正向激励效应,帮助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是突出协同融合,增强吸引力。拓展多种平台载体的协同创新能力,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大众媒体与专业媒体的关系,形成红色文化“共建共联共享”的机制与氛围,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吸引更多人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熏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带动和“领头羊”作用,推进媒体之间深度融合发展,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打造具有江苏特色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加快构建红色文化的传播矩阵;构建内宣外宣联动、网上网下一体的主流舆论格局,推进宣传文化领域的创新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不断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作者为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州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