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考量
——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⑧
2023-06-14 09:1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韩喜平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范式选择。着眼于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胸怀天下、着眼未来,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指明方向,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方案,集中展现携手并肩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宽广胸襟。

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指明方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问、中国之新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站在历史的重大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各国应该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由之路。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面对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挑战,抱团取暖胜过单打独斗。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发展鸿沟更加突显;地缘政治局势更加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各国命运相连、利益相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和现实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唯有守望相助、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才能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应对国际安全挑战、共享人类发展成果。

推进各国命运与共的人间正道。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各家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当今这个进入动荡变革期的世界,显得尤为可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昭明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回应各国人民谋求持续发展的共同诉求,指引中国和世界正确的前进方向。国际社会业已发展成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共同利益、共同挑战、共同责任把各国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凝聚起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的强大合力。

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光明大道。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不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推进全球治理进程;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等经济合作的新引擎;弘扬多边主义、共享发展机遇,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契合各国人民谋求美好生活的恒久期望,合奏起守望相助的团结之歌。

为未来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新发展给世界带来新机遇”。面向未来,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助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尤须采取务实有效的行动。

以全球共同治理摒弃单打独斗。人类命运共同体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之脉,寓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守正创新。马克思阐明,“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马克思主义从全人类立场出发,出于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考察人类共同体的可能性。发展至今,“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建立一个共识、共生、共建、共享、共赢和共荣的世界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并最终指向“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条件下实现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实践图景的现实方案,也是现代化发展步入“真正的共同体”的务实的目标。必须彰显命运与共的中国价值观,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动顺应历史大势,绝不能逆势而为。

以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由封闭到交往、由离散到聚合、由各自为政到命运与共的历史过程。中国始终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但是,世界对中国赞叹越多,那些沉溺于零和博弈的部分政客就越坐不住。他们宣扬“普世价值”试图“去中国化”,本质上与人类文明精神相悖,更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相悖。我们不能让意识形态的偏见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绊脚石。化解意识形态偏见则在于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机制化、规范化。要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也要以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参与高标准地区与全球合作框架。

以文明交流互鉴替代孤芳自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文明需要通过交流互鉴实现新陈代谢、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需要兼顾文明共性和个性的相统一。自信自强坚守中华文明自立自存的基石之时,也要有宏大历史视野看待中华文明发展。充分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文明对话、文明交流互鉴。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世界之中国。

为人类前行明确前进之路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我们要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的态度作出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正确选择。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

照亮共同富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共”是命运与共。这不仅是中国的奋斗目标,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不断作出新贡献。“一带一路”帮助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已成为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共同富裕主体由全体人民上升到全人类,实现了对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模式的全面超越。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示范样板。这一切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发展、为人类谋幸福的风范与担当。

照亮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家园是人类文明的最大公约数,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与具体举措交相呼应,中国展开强有力的大国行动,维护的是全人类共同利益。《昆明宣言》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中国方案;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与转变传统生产和消费方式的中国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与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中国贡献,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携手各国共同开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篇章,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照亮独立安全之路。国与国之间的联系紧密,寻求共同的人类命运是人类共同的孜孜以求的长期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打破了“国强必霸”“大国必战”的西方逻辑,开辟出一条“强而不霸”的现代化之路。历史已经证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同安全的现代化道路是世界秩序重建的基本方向。我们靠独立自主伫立起一个又一个发展里程碑,还要靠独立自主做国际舞台的利益攸关方、积极行动者、行为倡导者和变革引导者。中国式现代化既强调开放包容,又强调公平正义;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也构建新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援助理念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中国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选择,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活力。让我们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奏响国际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乐章,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为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及其实践研究”〈项目号:20ZDA004〉阶段性成果)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