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推进学校立德树人共同体建设
2023-05-30 15:5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李荣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立德树人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大体形成了以理论、载体再到实践的立体式研究格局。未来,要从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出发,进一步寻找适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新路子、新途径,让立德树人真正成为广大学校和教师的行动自觉。

凝聚起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整体规划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把德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实践证明,立德树人任务的系统落实不是哪一所学校、哪一级部门就能大包大揽的,而应该在促进青少年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全面发展的全过程中,各教育共同体合力协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重视和支持,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从而凝聚起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现有实施路径探析还有空缺

立德树人的实践起于高校、主要探索在高校,难点也在高校,目前的路径探析还有三个方面空缺:一是围绕立德树人客体的研究,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其中一大关键就是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这就要求在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中要加强对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研究,从学生角度探讨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二是立德树人育人共同体的建设研究,虽然已经提出了很多多元化的课堂设计,但这些设计还是囿于教育主体内部,重学校、轻社会和家庭的传统仍未改变,真正的实践育人共同体还未形成。三是各阶段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的融合研究也相对较少,按照青少年发展规律,各层次学校应该加强模式交流和创新,将经验进行扩散和移植,使得更多有实践价值的育人模式得以应用。

育人共同体的提出与实践

“共同体”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学概念,社会学家对其提出了90多种的定义。“共同体”经历了由自然形成的“原始共同体”到现代意义的“当代共同体”的发展历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工业社会中固化的分工正在被后工业化的不确定性和多元化所取代,信息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纽带已经不再受到传统的血缘和地域的局限,传统意义上的共同体概念逐渐消失。“共同体”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并在新的语境和话语体系中不断丰富与重构,如科学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但无论对于“共同体”概念怎么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从共性的角度,可以将“共同体”定义为“一个基于目标共同、价值认同、利益共赢的群体、组织或团队”。

实践育人共同体是共同体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是顺应受教育者需求变化而探讨形成的全新教育模式。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提出最早是基于正式组织无法解决的具有某些联系的特定人群问题的角度而萌发的教育探索,目前其主要的实施领域是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通常的做法是采取政府、学校、社会等要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以实践为载体和途径,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特定的群体、组织或团队。

构建立德树人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是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教并行之后的又一创新,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建构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是调动各教育实施主体的能动性,以受教育者的需求为根本导向,让广大受教育者充分享受平等均衡的教育资源,共同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和人才资源。

要想把立德树人育人共同体建设好,就要改变传统意义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一个在更广意义上的教育实践模式和框架。首先,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心理特点,初步构建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核心要素列表,以此来指导构建教育实施模式。其次,以新时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依托学校优质生源地的中学、开展社会教育的社会组织、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的相关教育落实实体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探讨,确立各实践共同体的职能边界和功能作用。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对教育本质作了诗意表达。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实践表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的七个方面核心素养为遵循,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育人共同体不是针对高校学生的封闭教育循环,而是不断延伸至青少年的培养与引导,核心是通过有效整合各要素资源,推进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深度融合,形成多方参与的常态化育人机制。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