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走团结合作之路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020-08-19 11:16:00  来源:《红旗文稿》2020/15

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各国人民真切感受到全人类命运与共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只有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才是人类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今年6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表明了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抗疫、共克时艰、恢复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凸显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打造合作之路应对共同困难挑战

病毒不分国籍、种族、制度、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深刻启示。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都应坚持多边主义。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是共建“一带一路”秉持的理念。疫情没有逆转“一带一路”建设势头,反而凸显了“一带一路”合作强大的韧性和旺盛活力。合作伙伴守望相助,携手打造合作之路,既符合当下各国共同抗疫的客观现实,也是解决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有效路径。

促进多边机构发挥更大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多边机构式微,一些大国正在撤回和削弱对多边机构的支持。对于大规模流行性疾病、气候变化等超越国界的问题和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应对,必须将各国命运与全人类命运结合起来。历史已经证明,多边主义能够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发挥建设性作用。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二十国集团等全球性、区域性多边机制,多是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在这场全球性危机中,多边机构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国际社会携手抗疫的重要平台。各国要坚持“拉手”而非“松手”,坚持“拆墙”而非“筑墙”,不能动辄“脱钩”“退群”。要加强和完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治理体系,坚定维护多边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以多边之力共同抗击疫情,让多边机制充分发挥应有效能。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公正合理发展。当前,狭隘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日渐得势,将一国利益置于全球利益之上、违背经济规律、违背贸易规律等做法已开始引起很多国家的质疑。国际格局“东升西降”的变化日趋明显,也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机遇。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新路径,反映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当代国际关系现实,是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坚持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和非歧视的全球市场,建设包容多元、普遍受益的全球价值链,呼吁更多国际组织和经济体参与多边合作,为全球带来政治稳定、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希望。

保障国际合作公平包容透明发展。腐败破坏社会公平和正义,阻碍经济合作和发展,影响政府公信力和法治。加强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国际合作,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要以零容忍态度共同打击腐败,增强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度,构建稳定、公平、透明的规则和治理框架。要加强对“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监督管理,坚决抵制商业贿赂行为,打造和维护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开展务实合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来推进项目合作,坚持结果导向、行动导向和项目导向,确保项目在经济、社会、财政、金融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打造更多精品工程,促进项目所在国疫情后经济复苏。

打造健康之路维护人类健康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多点暴发、快速蔓延,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暴露出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缺陷,以及全球公共卫生防控机制的无力和不足。生命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健康之路,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立足当前人类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着眼长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根本大计,是造福全人类的崇高事业。

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机制。当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已具备一定的国际规范、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并在传染病防控、危机应对等方面有着广泛合作。尽管如此,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仍显得薄弱无助,暴露出领导体制、协作机制、监测体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应推动建立更高层次的政策协调机制,进一步发挥WHO全球公共卫生专业性多边机构的重要作用,建立“全球疫情联防联控应急合作机制”,加强疫情监测、诊疗方案、诊疗药物、疫苗研究等技术和政策的国际合作与协调,促进全球应急医药物资贸易便利化,扩大全球应急医药物资供给。

加强公共卫生科技研发交流合作。健康之路以珍爱生命为出发点,尊重科学与事实。疫情防控需要科学的诊断、治疗以及应对的疫苗。各方正在加速研发针对新冠病毒的诊断工具、治疗方法和疫苗。根据WHO的数据,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0个候选疫苗,其中15个正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其中包括中国的数个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疫苗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研制成功。要建立技术攻关高效联动协作机制,加快推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研发合作,尽快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要加强公共卫生经验交流,组织医护人员交流培训,互学互鉴。

加大援助力度协助欠发达国家抗疫。新冠肺炎疫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脆弱的公共卫生体系是沉重打击。WHO总干事谭德塞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加速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要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卫生合作,围绕贫困和弱势群体的特征和需求,科学调配医疗援助力量,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抗疫物资和技术援助。要加强“一带一路”公共卫生培训,通过数字技术,开展云诊断、云培训,巩固因疫情而承压的卫生系统。

打造复苏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下滑,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逆势前行的“一带一路”点亮了全球经济的复苏之光,用事实证明了这一伟大倡议经受住了这场全球危机的考验,彰显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深谋远虑。推动全球经济走出阴霾,高质量建设复苏之路,要推进全方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使各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共建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疫情增加了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和各种问题,自我封闭、以邻为壑不能获得长久的利益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将互联互通作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的突破口,为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迅速复苏经济指明了方向。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筑牢基础设施基石,加快推进高效畅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促进陆上、海上、空中、网上互联互通,以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突破许多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要加强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流通,为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要坚持创新驱动,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促进各国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疫情加重了民粹主义的发展,保护主义和去全球化浪潮激荡。但疫情并未逆转全球化的发展势头,国与国之间已经建立了紧密联系,任何形式的孤立主义都将付出高昂的代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推进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决心,而中国的开放发展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要在更广泛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公平竞争、开放合作推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要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创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推动同各国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基础上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坚持共建成果更好惠及民生。根据IMF预测,疫情将对全球低收入家庭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超过90%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0年预计将出现人均收入负增长,市场恐慌、物流障碍可能造成粮食生产不足、价格上涨。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要进一步完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让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更好地参与全球分工并从中受益。要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助其摆脱贫困,持续发展。要深化农业、卫生、减灾、水资源等领域合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复苏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打造增长之路释放全球发展潜力

疫情拖累了全球发展的步伐,造成供给端和需求端严重萎缩,全球供应链面临断裂的风险,消费和服务产出显著下降,消费者信心减弱。涉及实体互动的行业,如零售贸易、休闲娱乐、餐饮住宿、旅游业和交通运输服务业等大面积歇业。面对需求急剧下降、供给中断和不确定的未来收入前景,企业也削减了投资,全球生产、贸易和跨境投资都大幅收缩。WTO全球贸易晴雨表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实时趋势指数为87.6,为有记录以来最低值。面对全球经济整体颓势的惨淡局面,共建“一带一路”的靓丽成绩显得弥足珍贵。今年前5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3.4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4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0.4%,占同期总额的15.5%。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全球配套最完善的工业体系,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一道,汇通共同利益,担当共同责任,实施共同行动,迅速恢复经济,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一花独放不是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长之路,就是要凝聚理念共识,设定共同目标,进一步聚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释放全球发展潜力。

共谱蓝图汇聚更多智慧。7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赢得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同。截至2020年5月,中国政府已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海洋等领域。打造“一带一路”增长之路,必须以更大的合作力度促进共同发展,广泛扩大朋友圈,整合各方优势和潜能,积极搭建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多边对话和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基建引领、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综合效应,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共享发展和合作成果。

注重新模式新业态驱动新发展。疫情在重创传统业态的同时,也催生出很多新产业、新业态。以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数据拼单、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直播带货、靠工业互联网转产等新型模式迅速“补位”,在疫情期间实现突破式发展。阿里巴巴网交会、云上广交会等平台,带着中国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打破时空界限,以开放姿态面向全世界。打造“一带一路”增长之路,中国要与相关国家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合作,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和创新丝绸之路。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发展丝路电商,构建“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促进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

让绿色理念深植人心。当前,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挑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共同需求,防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各国的共同责任。要加强机制合作,依托国内国际现有合作机制,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生态环保战略和规划对接,严格遵守《“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促进绿色发展成果共享,统筹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要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大气、土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环境保护,提升绿色化、低碳化建设和运营水平。要开展绿色投资合作,加强对外投资的环境管理,推进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融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全过程,促进企业遵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形成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良好氛围。

顾学明(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