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思想的创造品质
2020-08-10 11:16:00  来源:学习时报

思想具有的品质,可以举列很多,如求真、达善、致美,如辩证、理性、能动,如公道、高贵、自由,等等。这诸多品质特征,无疑是思想应当具有的,是思想之为思想的必要配置;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们并非思想独有,不是思想能够独享的。因为在精神世界和认识领域内,与思想处在同等程度或相近层级上的概念及表达,如理念、原理、论述、理论、学说等,即便相互之间存在些微差别,却大多可以用类似的特征去言说,所不同的,只有联系紧密或贴切程度的高低而已。故而,我们论及思想的品质,断不可把美好的品质都归其一尊,唯有选择关联程度较高、最能反映其内在本性的方面,作为思想的重要品质来述说。在细致比较和认真鉴别中,我们可以确认,“创造”之于思想,具有较高的标示性与鉴识度;在思想的诸多品质中,“创造”颇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创造,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很长时期内,主要被视为一种超自然力量,被看作是上帝、神灵的一种能力。只是到近代之后,“创造”才被运用于人的活动,并视为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本质特征。恩格斯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创造是人的创造,人通过生产劳动与实践活动既创造了社会,也创造了自己。“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马克思语)。以普遍已有的基本共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造是从无到有、从非存在到存在的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主行为,是主观意志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的活动。

在坚守辩证唯物主义“存在”本原、“物质”基础、“实践”首要的前提下,单就创造的启始、动能、运行来分析,应当说,创造源自人的需要和人的能力,发端于人的理性思维、特别是能动性理性思维,与人的想象、人的主观意志不可分割。就与思想的关系看,思想需要创造、离不开创造,思想的意欲指向、能动性与超越性都关联着创造,创造与思想的内在活力、张弛力度紧密相联。创造,可谓思想的品质象征、思想的品质凝结,是思想品质中的核心要素,是在品质层面对思想作出的本质规定。

对此,我们以“思想”与“理论”为例,就其概念内涵作一比较辨识,会进一步拉近思想与创造的关系。一般说来,同为理性层面的认识活动,同为精神世界中的高端成果,思想与理论是可以通用的,二者往往互为替代。但这是否意味着二者完全一致呢?不是的。深究起来,它们在内涵意蕴上、在指谓表达上,还是各有倾向、各有重心,有一些区别和差异存在。就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来看,理论侧重于客观反映,思想则在客观反映之中更多地被注入主体把握的因素;就表现形式来看,虽然同为概念、判断、推理构架的逻辑体系,但理论的静态特征、结构特征稍强,而思想的动态特征、功能特征更显;就赋予其中的价值追求和主观意图来看,理论因偏于对客观实情的尊从,比之思想尚有不及。如此看来,理论具有客观把握认识对象的优长,思想则在此基础上富有更多的超越激情与改造冲动。由此我们可以确认,思想比之理论、比之其他精神活动和认识成果,其创造性更显丰沛、创造力更为充盈;我们以“创造”标示思想品质,理由也就更加充分,说服力也就更强。

思想的创造品质,呈现于思想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思想的体系架构之中,深刻影响到思想的发端、进展与完善,极大地促进思想功能的发挥与作用的实现,成为思想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成为思想不可或缺的根本依赖。

其一,创造,是思想的内在基因。思想与创造结缘,不是外在的嫁接,而是内在的本性。创造与思想如影相随,融会贯通,概因创造是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思想躯体中的一种重要机能。创造如同基因,与思想血脉相通。从生物学上讲,基因储存着生命的信息,支持着生命的构造和性能,演绎着生命的繁衍与生物体的生老病死。创造何尝不是思想的基因呢?以思想躯体中的内在基因看,创造构成思想的底色,是思想底色板上的浓彩重墨;思想要素中不能缺少创造,思想世界中不能没有创造的显著位置。假若离开了创造、没有了创造,思想就降格为照相机中的映像,就失却了超越的能量和充足的活力,思想也就不成其为思想了。诚如马克思所说“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一样,仅有描述,只停留在映像阶段,哲学还有什么意义,思想还有什么作为?

其二,创造,是思想的成长动能。思想有赖于天才的头脑,但却不能归为天才头脑的灵感顿悟。天才的头脑基于浓烈的兴趣、执着的探索,基于对既有的追问、求新的渴望。这一切,都植根于对现实存在、社会历史以及世界物质构造的深刻理解,都根源于创新、改造的动能和获取新知、塑造新貌的追求。思想的成长,由创造给予了巨大动能,犹如燃料、能源、心脏泵出的血液,助力思想步步前行。没有创造这一动能,思想就会趋向守成、停滞,甚至踏步不前、僵化凝固。从思想的历史长河看,创造的动能意义更为彰显。如果爱因斯坦不敢质疑牛顿的时空观,不能提出并论证新的创见,就没有相对论的问世。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牛顿:“其实在您的时代,阁下的思想和创造力已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即使在今天,您的诸多创见仍指引着物理学的发展。虽然在我们的追根究底之下,这些观念必须以其他违反日常经验的东西来取代。”置于牛顿与爱因斯坦思想递进的链条关系中看,爱因斯坦的这段话,既对牛顿的思想创造予以高度崇敬,又特别强调了创新对于突破牛顿定律的重大作用,强调了创造对于科学发展的非凡贡献。

其三,创造,是思想的价值实现。思想不是单纯用来欣赏的(尽管有欣赏的价值),发挥应有的效能才是思想着力追求的。思想所发挥的效能,存在于对认识对象的理解与把握中,存在于对现实世界的理想构造中,存在于由观念模型向存在状态的转化求取中。在这样的过程中,思想的境界得以提升,思想的价值得以实现,思想的作用得以发挥。其间,时时处处可见创造的忙碌身影,时时处处可见创造的操持足迹。固然,思想的价值实现,不完全是在思想领域内自行完成的,可思想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意向却是前提性条件和根本性要素,可谓是思想大脑中的发动“按钮”,是思想创造“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因为人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恩格斯语)。儒家求“仁”、道家“致虚守静”、释家“净心守志”,中国传统文化“求诸于内”,向“内”探讨事由根源,自有其阐释“生生之谓易”的道理。“内”中有源,“内”中有根,“内”中含有改变现状的追求,“内”中蕴涵创造创新的激情。思想之“内”的创造,自是不竭动力的支点;思想之“创造”品质,恰是成就期望的支柱。

作为思想品质的创造,形式多样,内涵丰实。既有修正创造与颠覆创造的不同,又有形式创造与内容创造的区别,还有科学创造与价值创造的差异,更有精神创造与物质创造的类分。它们互有界别,却又相互通达,其作用方式多元,实现样式亦是不拘一格。这意味着,不管借以何种形式,无论侧重哪一方面,思想创造是全视域、全方位的,思想创造是生生不息、奔腾不止的。唯其如此,思想才始终鲜活,思想才永葆青春。

商志晓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