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提升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2020-03-19 10:02:00  来源:光明日报

【智库答问】

本期嘉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会长 宋贵伦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黄晨熹

光明智库: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社区防控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要把群众发动起来。此次疫情中,社区是如何发挥好这两方面作用的?社区工作者身上有哪些闪光点?

宋贵伦:在我国,社区处于城市党建的最前哨、城市服务的最前端、城市管理的最前沿,是市域治理现代化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区”。社区工作者则是其中的重要力量。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城市居民的桥梁纽带,其主要职能一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服务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社区一方面要加强社区防控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要把群众发动起来,这既是社区的主要职责,也是当前防疫的关键所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大部分社区工作者表现出勇于担当、细致周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总结与推广。

黄晨熹:社区具有区域明确、凝聚力强的特点。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这些特点使得社区在联防联控上表现出独特优势。社区可以建立严密防控网,通过封闭管理严防病例输入,通过严格排查防止内部扩散。社区还可以形成社会凝聚力,党员干部带头,共筑线上防疫工作平台,共建社区防控互助体系。社区工作者是政府和市民的联系纽带。疫情中,他们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助下发挥专业特长,做好排查监测、宣传教育、困难群体帮扶等工作,成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光明智库:防控阻击战到了关键时期。此时,社区工作存在哪些不足,社区工作者如何提升自己?

宋贵伦:社区工作还有不少短板。一是社会化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工作者要把社区力量动员起来,在党组织领导下实现“五社联动”,即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社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特别是物业企业)互联互动。二是法治化水平有待提高。社区政策体系不完善,规范化程度低,社区工作者掌握政策水平参差不齐,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三是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有些社区即使有网格化,但只有“格”,没有“网”,更无大数据。四是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把培养一批专家型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

黄晨熹:社区治理离不开“三驾马车”: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需要三者形成合力,但现实中常常各行其是。居民有时感受不到自己被关照,对居委会评价不高。究其原因,作为政府和市民连接纽带的社区存在行政化现象,导致社区工作者忙于各种行政事务,疏于联系服务居民。

社区开展工作容易忽视市民主体性,对市民的动员力弱,社区凝聚力低。防疫期间,许多社区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疫情防控和服务工作,但市民反映社区工作仍不尽如人意,很大原因是相当一部分社区工作者缺乏专业能力和技巧,忽略市民的主体性,市民参与意愿无法提升。从社区长远发展来看,我们必须重视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加强和市民的联系。

光明智库:疫情的特殊时期,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面临哪些困难,如何纾解?从长远看,怎样科学认识社会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作用,并为其提供坚实保障?

黄晨熹:社区工作者面临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压力和自下而上的居民诉求压力。同时,社区工作者具备的防疫知识、防护物资等相对不足,存在被感染风险,心理压力较大。

建议社区开展工作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功能,最大限度减少非必要的行政任务分配,特别是减少各种检查、表格和证明。另一方面要及时关注社区工作者自身心理状况,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宋贵伦: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既要立足当前,又要面向长远。北京等地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市、区机关干部和社会单位职工下沉到社区,帮助开展社区防疫工作;给予一定的补贴、安排休假;请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心理疏导,等等。从长远看,应当结合此次疫情防控经验,抓住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契机,把加强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当作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本报记者李晓、王斯敏、王美莹、张锐采访整理)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